查看原文
其他

【重庆日报】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安:“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面对什么状况”

重庆日报 重庆市中医院 2023-01-06

编者按

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,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全市拥有执业医师(含执业助理)人数约8.87万人,他们救死扶伤,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。近日,本报走近三名在不同岗位的医师,听一听他们的故事。

“李医生,有深昏迷病人”护士喊的这一嗓子,让38岁的市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李安神经瞬间绷紧,他知道一场硬仗马上打响。

此时,是8月16日早上7点,天已亮,距离李安交班仅剩一个小时,通常来说,是急诊相对轻松的时段。

“急诊医生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面对什么状况!”匆匆丢下这句话,李安三步并两步地冲进抢救室,“3、2、1”病人被搬至抢救床上,这是一名70多岁的老人,因食欲下降、恶心胸闷准备到医院就诊,在来医院路上,突然丧失意识,没有了自主生命体征。

李安迅速为老人查体,“瞳孔散大固定、对光反射消失,无自主呼吸,大动脉搏动消失……”李安语速很快,初步判断老人是心源性猝死。

“立即心肺复苏!1001、1002、1003……”李安双臂向下有规律地按压。可一个循环过去了,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波形仍未发生改变,李安边按压边紧急下达医嘱:“马上肾上腺素1mg,静脉注射!”

突然,心电监护仪屏幕上出现了波形的改变,“病人发生室颤,立即除颤,150焦。”

“双向波150焦,充电已完成,所有人离开,准备除颤。”病人随着除颤出现一次抽搐,但心电监护仪屏幕上仍显示室颤波,第一次除颤失败。

“再来一次除颤,200焦!”病人再一次随着除颤电极板抽搐。此时,心电监护仪上出现了窦性心律,显示141次/分,心电图波形也恢复了正常。可病人血氧饱和度只有60%,没有自主呼吸,“准备气管插管!”只见李安将老人头后仰,从老人口腔右侧滑入喉镜,置入气管导管,插管成功。在迅即连接呼吸气囊后,心电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已上升到80%。

抢救持续了20多分钟,虽然空调开得很足,穿着白大褂的李安后背却湿了,脸上还挂着汗珠,一脸疲惫。

其实,从前一天晚上11点起,李安就开始值夜班,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8点。在接诊这名心源性猝死病人前,除了普通急诊病人外,他连着接诊了2名插管病人。急诊科不过100多平方米,可在这个小小的区域内“随便走走”,走上1万步是日常。每个值班的夜晚,他都能刷到同一时段朋友圈步数的第一名。

“我们每时每刻面临的都是生死,每当我们把病人抢救回来的时候,觉得什么都值了。”早上8点多,李安走出急诊科,轮休一天后,他将继续“战斗”。

▲2021年8月16日,市中医院急诊科,李安和同事正在抢救室检查病人病情。


对话

Q

重庆日报:急诊工作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
李安:我在急诊10年了,当初选择急诊是因为医院缺人,可等我真正进入急诊,发现这里是直面死神的地方,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,尤其是每次当我们把病人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时候,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。

Q

重庆日报:很多人认为急救医生可能每天都在面对死亡,是不是都麻木了?

李安:其实不是,每条生命在眼前,我们心里都有触动,都想尽最大努力把这条命救回来。我曾遇到一名肾病综合征患者,一直坚持服用中药,拒绝透析,结果导致他的血钾值升高、酸中毒,引发恶性心律失常,心力衰竭。我们马上对他进行心肺复苏,2分钟胸外按压后,他的心跳上来了,意识也恢复了,还跟我们说了两句话。可3分钟后,他的心跳又迅速下降。我们再次对他进行心肺复苏,7个医生护士轮番上阵,连续进行40分钟的心肺复苏。一般来说,心肺复苏30分钟后,病人还没有反应,再醒来的几率就很小了,但我们没有放弃,万幸的是,这位患者后来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。所以即便希望渺茫,我们相信总是会有一些医学奇迹发生,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,所以我们都不能放弃。

Q

重庆日报:急诊总是和夜班相伴,会不会对家人有亏欠?

李安:亏欠最多的是两个女儿,我和妻子都是急诊科的,忙是常态,所以孩子都是外公外婆一手带大的。大女儿8岁了,我去接她放学的次数屈指可数。但没办法,工作总得有人去做,病人需要我。其实每个人从出生起的那一刻就开始走向人生终点,在这个过程中,总有部分人因为疾病或者是意外而加速冲往生命终点,我就是想把这些人不断地拉回到原位。

往期精彩推荐

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、主任黄明会来我院慰问专家代表


【新华社】致敬医师 | 张西俭:仁心仁术传承中医之道


科普新知 | 可怕的不是糖尿病,而是……


来源:重庆日报
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,部分稿件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认为内容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